过去,他是国家领土的守护者;如今,他是乡村土地的耕耘者。从“大家”到“小家”,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场所,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他,就是新宁县万塘乡赤塔村村支书姚术东。姚术东1989年入伍,服役于驻扎在福建的野战部队。因表现出色,1992退伍时,部队将他作为特殊安置对象安置在福建莆田江口镇城管城区中队。但沿海地区的优越工作,并没有使他忘记家乡的落后贫困,1993年,他经过艰难的抉择,作出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决定:回乡务农,带领村民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万塘乡赤塔村位置偏僻,土地贫瘠,经济落后,要想脱贫致富,谈何容易!部队这个大熔炉锻炼了姚术东,回乡后,他严格要求自己,一直坚持在部队养成的学习习惯,经常阅读报刊杂志,学理论、学政策、学习农业技术知识,掌握了模范带头发展产业的本领。2008年,姚术东担任村支部书记,所学知识有了施展的平台,2009年,他创立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从最开始的27户,发展到现在的260多户,实现土地流转1700多亩。他以科技种粮为发展理念,实现了全机械化耕种,创造就业岗位112个,其中退役军人就业12人,培训种植技术人员达1255人/次,其中退役军人96人/次。实现合作社年分红234万元,900家土地流转户户均增收625元。2020年,他响应中央号召,对能种双季稻的965亩土地全部种植双季稻,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市县领导赞扬。
“退伍不褪色,他回来当书记带领群众致富,处处走在前头,无论是搞合作社还是集体经济,都是我们的领头羊。”退役军人姚作书说道。
为带动赤塔村发展,姚术东充分利用合作社优势,免费为困难群众代耕代收一条龙服务,水稻从育秧到粮食脱粒直接送到粮仓,为赤塔村脱贫攻坚做出了贡献,为退役军人安心务农、自力更生吃下定心丸。2017年,赤塔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

“他带领我们在各方面的发展有很大进步,生活条件也大大改善。”贫困户姚作军说道。
姚术东经常带领村支两委班子,注重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觉悟,了解党对农村的方针政策,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听取群众的心声,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要求,努力为群众服务。
“自从我进入村里班子以来,姚书记对各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村妇女主任李牡林说道。

自姚术东退伍回乡以来,1994年在担任村小组长,1995年担任村支部副书记,1996年换届时高票当选为村主任,2008年担任村支部书记,2019年兼任赤塔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是新宁县十六届人大代表、邵阳市党代表。在二十多年的基层工作中获得先进工作者、种粮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县人大提案先进个人等荣誉。

赤塔村支书姚术东说:“刚回来时,发现村里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经济滞后。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重点从脐橙产业、水稻发展、粮食生产。经过十年努力,合作社有了很大的成效,从人工的插秧到全机械化作业,从原来百多亩田到现在已经承包到1700多亩,为县里的双季稻生产、粮食生产起了很大的模范带头和推动作用。作为一个基层干部、党员、退伍军人,不辜负党的培养、退伍不褪色,保持军人的本质。下一步我们要将合作社和脐橙产业作为赤塔的主产业,以脐橙和水稻巩固脱贫攻坚,给群众带来更大收益。”
来源:红网新宁站
作者:蒋东宇 杨飞萍
编辑:redcloud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wap.langshan.gov.cn/content/2020/09/08/10568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