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的雪,是冷峻,是凛冽,是艰险,是探险者的乐园,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梦想。
北方的雪,是冰胡须冰眉毛,是大棉袄热炕头,是冰屋冰河,是南方人无法忍受的冰雪生活。
南方的雪,是期盼,是情景,是感觉,是北方人无法想象的诗情画意。
雪,是一个兴奋的符号
立冬之后,秋已远去,但人们还留恋在秋的记忆里。早晚很凉,中午暖和,人们总爱穿得那么轻薄,还互相比划着谁穿的更少,许多人为此捞下了感冒。
北风吹起来,冰冷的雨水打到脸上,飕飕地疼,真的要下雪了。雪一般在下半夜最冷的时候下,第二天清晨,最早看到大雪的人,兴奋得不得了,“下大雪啊,下大雪啊......”声音响彻山谷
推开窗户一瞧,白皑皑一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年到头盼的就是这种情景,那兴奋劲儿真是难以形容啊!
有的急匆匆穿衣下床出门踏雪去了,有的索性钻进被窝继续享受雪天特有的暖意。
但是他们的心啊,全都飘飞在白色的屋顶,水晶般的树梢,挂满冰激凌的林间,泛着薄冰的河面,银装素裹的山川,还有在白雪中叽叽喳喳的小麻雀.......
雪,是一个童趣的玩具
一大早,被满叔叫醒,“起来,起来,索索板去啦......”
一条南方农家特有的长条形木凳,倒转来,正面朝下,背面朝上,平放在雪地上,便成了滑板,俗话叫“索板”。他让我一屁股坐上去,双手抓住前边的凳脚,双脚当作刹车紧贴着地面。
“走啰......”满叔在后面轻轻一推,“索板”在斜坡上一溜烟“索”下去了,“索板”停在一块平地里。接着又扛着木凳,向坡上走去了。下雪天“索索板”,是最带劲的一件事 ,孩子可喜欢了。
铲锹,一锹一锹将地上的雪撮在一堆;锄头,一锄一锄地将远处的雪全部刨了过来。稚嫩的手掌红了,细皮嫩肉的脸蛋红了,一捧一捧的雪码上了雪堆。
雪堆越来越高,越来越大,便开始雕琢了,鼻子、眼睛、嘴巴、肩膀、手臂、身材全雕好了,便用红纸涂红脸蛋,木炭涂黑瞳仁。有的还要给雪人戴上帽子,有的给它系一条围巾,有的给它留着胡须.......一个个各式各样的雪人站立起来了。
母亲将饭菜端上餐桌,喊吃饭了,孩子们还在尽心尽力地刻画着自己的梦想和童真,欢天笑语如同飞来飞去的雪团被扔进领口,融化在颈脖里,开心在心窝里。
雪,是一个暖和的火柜
火柜是南方特有的取暖工具,下面是木炭火,上面是盖脚被,少则三四个,多着七八人,一起坐在火柜里;男人在火柜里打牌、喝茶、嗑瓜子;女人们在火柜里纳鞋底、缝补衣服。
人少的时候,一个人卷缩在火柜里,那真叫舒服啊,完全有一种占有和享受的感觉。
烧炭火是很有学问的,清晨起得最早的,要将灶塘里头晚用地灰焙着的火柴蔸拿出来,添上新柴,用吹火筒将火吹燃。柴火燃起来后,再将木碳放到灶塘里。木碳燃起来后,就将红亮亮的炭火撮到火柜里,再用铁夹一点一点将地灰焙在炭火上,这样炭火就能保持恒温,一点点木碳,就能拷上一大天。
现在,火柜可现代化了,电热板,恒温控制器,还配有一个小桌子,架在火柜上方,就可在火柜里吃饭、读书、写字了。
南方的冬天,就这么在火柜里度过了。
雪,是一个酒香浸泡的火锅
堂屋里升起一堆火,火堆上面放一个铁制三脚架。三角架上放着一口大锅,锅里堆着鸡鱼肉三把叉。
左手一碗酒,右手一碗肉,喝酒的时候,放一只碗到地上,杯慢慢碰着,话慢慢聊着,天光呷到天黑,那感觉特别舒服。
家庭聚会时,灶膛就是火锅,一家人围着灶台,边烤火边喝酒边吃肉,暖意融融。
现代一点的就在方桌上摆着电火锅、或炭火锅、或酒精火锅,四面摆着四个火柜,客人坐在火柜里,喝酒聊天,那感觉特别惬意。
火锅里有故事,热酒里有温度,雪花在窗外飘着,寒风在屋外刮着,冷与暖的滋润在延续着。
雪,是一条红色的围脖
一条红色的围脖,在一片点头作揖的银色竹林旁闪耀;一把红色的雨伞,在素色的河岸边徜徉;一群红色的少女,在山谷里放歌笑语。
红在白的世界里,是那样耀眼,那样惹目,那样撩人,那是春意的昂扬,那是暖冬的阳光,那是信心的剖白,那是绚丽的生活。
雪是青春的世界,雪是激荡的动力,雪是欢乐的源泉,雪是爱情的浪花,雪是精神的图腾,雪是美丽的追求。
来源:中国崀山网
作者:小乔哥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langshan.gov.cn/content/2018/12/22/1057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