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龙跳天门 虎卧凤阙
--读老书家刘飞的作品
2012-10-23 08:22:46 字号:

  为庆祝新中国60周年,老书家刘飞从2009年5月起,就开始创作书法长卷《十元帅颂》和《新中国将帅名录》。现在,他终于呈献出了他的大礼。前者,所书内容为山东青年诗人高建成歌颂十元帅的诗10首,卷长13.5米;后者,内容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元帅、将军的大名,卷长30米。

  两卷行书,无论是在长沙贺龙体育馆展出,还是在杜甫江阁或其他场合出现,都以其创意之独特、规模之巨大、书法之精美受到了广大市民和书法爱好者的赞美。有人甚至还联系了军事博物馆,张罗收藏事宜。我亦被深深震撼:想不到年届古稀的刘老师二王竟能做到如此形神兼备,想不到在这个流行书风各显神通的当代书坛他能坚守传统做到如此彻底。我想,就是拿当年梁武帝评王右军书的誉辞——“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来评价刘老的书法也同样贴切。

  2006年3月,经人介绍,我得识刘老。因他为人大方,见面常以近作相赠。闲时,常将所藏翻出,把玩欣赏,常有“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之慨,且常生思齐之心:我何时也能习得这么一手好字?

  其实,将自己奢望的“好字”去比拟刘老的书法,是极大的不敬。于书法,我是门外汉,但我觉得刘老的书法如其人格一样,有一种“中和”之气。这可是现代人普遍缺少的涵养。

  唐人张怀瓘有一通论行书的中肯之见。他说:“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又处其中间,无籍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越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华: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我觉得这其中,就深含“中和”之意。“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就是“中”,就是“和”。这“中和”不是僵硬,不是狂乱,不是妖冶,不是搔首弄姿;是骏爽峻利,紧洁生起,不松不垮,不坍不倒,不败不懈,不焉不悴;是风度气韵,意致神情,不粗不野,不鄙不俗,不甜不软,不轻不贱。

  刘老“中和”之法书,墨气浓重蕴藉,线条粗细相宜;布局如行云流水,气息贯通;结字疏密斜正,变化万千;行笔若断若连,挥洒自如。颇有二王遗风。同样,可以肯定这位“书中仙手”的书风基调是传统帖学的。他也承认自己对碑学几乎置若罔闻,热衷的乃是晋唐风格。刘老不仅在书法创作上不让时贤,而且也有自己的书法心得,他的“行书楷法”、他的“笔法既得,则需多临晋唐法帖以严结构”、他的“书法趋骨力刚健,最忌野”等等,每一项都可以说是一道书法课题。谈及笔法,刘老滔滔不绝。他说,所谓“行书楷法”就是以写楷书的速度、笔力写行书,不仅要笔笔到位,而且墨色要饱满,要随长就短,随方就圆,直致“大朴不雕”的艺术境界。

  我认为这种境界的体现,是与刘老的平和之性格密切相关的。尽管他命运多难,但为人朴实潇洒、超世出尘,所以每一个接触过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已在家乡崀山修得仙风道骨的人。他说,这次之所以要以传统的书法艺术作为献给祖国的礼物,想法有二:一是尽管自己一生平凡,但终究是祖国的日趋繁荣富强才保证了自己得以摆脱贫困并最终老有所为,要感恩祖国;二是想借所书内容,在国庆这个特殊时刻,缅怀开国元勋并提醒人们永远铭记那些为祖国建设作出丰功伟绩的大名。想法如此朴实,实令人感动。

  链接

  刘飞,现年73岁,湖南新宁县人。曾为长沙市第七中学老师,文革中被打成右派,后在长沙市百货公司退休,曾拜湖南书法名家史穆先生为师。他自幼受父母的熏陶爱好书画,坚持传统书风,浸淫于传统经典法则之中。强调书法之笔法、结体、章法等技艺的深入研究。学书40余年,一路从二王走来,追求二王的书风、神韵。遍临当代名家字帖,如胡问遂、杨再春、张书范、孟繁禧……特别是喜爱临周慧珺老师的书贴。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现为长沙市书法家会员,湖南省书协会员,湖南省省直老年书法家协会会员,香港文人书协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艺术家协会研究院书法家,一级书法师。

来源:中国崀山网

作者:长沙 艾红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