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湘潭“三夫人墓”被盗掘 警方已介入调查(组图)
2012-09-06 07:34:15 字号:

 

民警和文物工作者在被盗墓前勘查。

 

 

今年清明节,秋瑾后裔扫墓场景。

 

 

盗墓现场遗留的手套。

 

  ●墓冢位于九华经开区征拆范围内

  ●据传为王廷钧墓与秋瑾衣冢墓的夫妻合葬墓

  ●九华警方已介入调查,希望知情群众积极提供线索,协助破案

  红网湘潭站9月5日讯(湘潭日报记者 黄武平)湘潭市文物局、九华文广新局和市秋瑾文化研究会等有关部门、组织,现在正对位于九华经开区征拆范围内的秋瑾夫家墓冢群进行考察论证,以便依法保护。不料,9月4日上午,雨湖区响水乡昭潭村烟山组一位村民向市秋瑾文化研究会报告说,秋瑾丈夫王廷钧的墓与秋瑾衣冢墓的合葬墓——“三夫人墓”被盗掘。

  “三夫人墓”流传百余年

  史料记载,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1909年,其夫王廷钧(王子芳)在湘潭病逝。

  雨湖区响水乡昭潭村烟山组的村民王国华等人介绍,清末民初时期,昭潭村一带数百亩农田、树山都是王廷钧家族的私产,住在这一块的人多数是王家佃户。所以,包括王廷钧在内的王家人死后,都葬在昭潭村及附近地方。当年安葬王廷钧时,按照“夫妻合葬”的习俗,将秋瑾生前的部分衣物与之合葬。因为王廷钧生前在兄弟中排行是老三,秋瑾就被称呼为“三夫人”。尽管王廷钧出身富豪家庭,但“鉴湖女侠”秋瑾的名气比王廷钧大得多,于是百余年来夫妻俩的合葬墓一直被人们称为“三夫人墓”。

  到解放初期,“三夫人墓”的地面部分还有豪华气派的墓庐以及墓碑、石牌坊等。后来,随着“破四旧”等政治运动的陆续开展,这些石建筑、石碑和石像全都被拆走,用于修山塘、铺路基、砌田埂等,仅留下深埋地下的墓冢被掩盖在灌木和竹林之中。

  坚固墓冢被盗掘

  9月4日上午,湘潭市文物局、市秋瑾文化研究会和九华公安分局接到“三夫人墓”被盗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派人赶到现场开展相关工作。

  盗洞位于墓冢的前端,横向长约2米,前后宽0.7米左右,可见深度约1米。从这约1米高的纵截面可以看出,墓冢的封土是用石块和旧时的三合土混填、冲压而成,相当牢固。盗洞旁边的山林中,堆积着原本用于封闭墓冢的石块和三合土碎块。另外还有几块棺木板碎片,木质尚好,没有一点腐朽迹象。湘潭市博物馆副馆长盛兆华介绍,这么严实的封土,盗墓贼必须用炸药才能炸开。由于棺木已被撬烂,并搬到地面,基本确定盗墓贼的阴谋已经得逞。但由于盗墓贼逃离前回填了部分三合土,掩盖了盗洞底部,墓穴遭破坏的具体情况必须经警方查明后才能知道。至于这冢“三夫人墓”是否系秋瑾丈夫王廷钧的墓与秋瑾衣冢墓的合葬墓,还有待考证。但不管怎么说,盗墓贼的行为都是违法的,是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的。

  警方追查盗墓贼

  在未被破坏的墓冢后半部分封土上,散落着几双手套、数个矿泉水瓶、一条粗尼龙绳和其他细小物件。很显然,这些都是盗墓贼留下的。九华公安分局出警民警已经提取了这些物证。

  湘潭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及昭潭村知情群众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王廷钧家族墓冢群被盗现象比较频繁,公安机关曾打击处理过一些人。1991年,“三夫人墓”遭遇过贼手,幸亏附近村民及时发现,盗墓贼才落荒而逃。近年来,随着九华示范区征拆范围的不断扩大,“三夫人墓”周围的村民陆续搬迁,民房日渐减少,秋瑾后裔们对墓冢的安全问题很是担心,因此一直在向有关部门递交报告,希望尽快将“三夫人墓”及其墓群申报为文物,以政府行为加以保护。

  今年7月26日,湘潭市文物局、九华文广新局和市秋瑾文化研究会等有关部门、组织联合对“三夫人墓”及其墓群再次进行了实地考证,文物申报等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不料,不该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

  9月4日,有知情群众反映,其实“三夫人墓”是8月26日晚上被盗的。只是由于目前“三夫人墓”周围的村民基本搬走,并且最初发现墓穴被盗的村民不太在意这个事,所以信息没有及时传出来。

  目前,秋瑾后裔正在配合警方追查盗墓贼,希望知情群众积极提供有关线索,争取尽早破案。

来源:红网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