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为老百姓做事就要说话算数”
——记新宁县政协委员贺玉来践诺二三事
2011-08-25 21:45:51 字号:

  俗话说,一诺千金。在崇礼明信的飞仙桥,一段为民践诺的佳话正在当地群众中流传:为了发动双季稻生产,他拍着胸脯要为老百姓放好农田水;为了乡里双季稻万亩示范片,他毅然挑起管水重担。在数十年难遇的大旱面前,他毫不退缩,义无反顾地组织群众开展水渠清淤、看水调水、抽水保苗等系列生产自救,协调村组农田用水、调处水事纠纷,有效缓解了旱情,降低了旱灾损失,使该乡万亩示范基地的丰收之梦逐渐成为现实。他,就是新宁县政协委员、飞仙桥村村委会主任贺玉来。

  “干死一蔸禾,我负责”

  今年初,飞仙桥乡以飞仙桥村、戴家村、杨柳村、夏家村、隘头村、黄河村等六村为核心创建双季稻高产万亩示范片。贺玉来与县、乡工作组深入到各家各户上门宣传发动,但一个星期下来,工作队员们的嘴皮子磨破,脚板走成茧,却没有推广一亩双季稻。在了解到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劳动力少,种粮效益不高等客观因素后,贺玉来认为,农户种粮积极性是关键。为此,他组织召开群村群众代表会进行民主决策。会上,代表们反映最多的是用水难题,原来该村一直有军坝、民坝两条水渠灌溉,但在前些年商品粮基地建设时,新建军坝时却将民坝搁置不用,成了一段盲肠。处于军坝尾灌区的飞仙桥村一遇“双抢”等用水高峰就无法分到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禾苗干死。村里群众吃了一肚子的亏,也受了一肚子气,不得不选择“双改单”。“双季稻政策是好,但不解决水的问题,天干起来就没收成,还不如种一季。”一位村里的老书记道出了村民们的苦衷。“乡亲们,只要你们愿意种双季稻,我们就一定想办法保证农田用水。今天我表个态,如果你们干死一蔸禾,我负责赔损失!”贺玉来拍着胸脯表态。“这些年都没解决好用水难题,要经常同邻村争水,干死禾要你赔也不如法,还是种一季算了。”一名老干部劝贺玉来不要蛮干。“只要积极向上争取民坝新建项目,清好军坝淤泥,合理利用好水资源,我有信息放好水!”贺玉来掷地有声的话让村民们吃了定心丸。“村里肯操心放水,我们一定种好双季稻。”村民们纷纷买回早稻种,翻耕育秧,不到一个星期,全村早稻面积推广达到100%。在该村的示范带动下,该乡夏家村、杨柳村等村纷纷效仿,万亩高产示范片在春风中绿了起来,成为全县双季稻种植示范窗口,得到了前来视察生产的省委常委、副省长徐明华的充分肯定。

  “既然大家信任,我就挑这副担子”

  无工不富,无农不稳。飞仙桥乡是县之“粮仓”。乡党委、政府在年初提出跳出农业抓生产,向农业要效益的发展思路,以万亩示范片创建为龙头,以打造“农业示范乡”为主线,以双季稻推广为抓手,在扩面提质促收上做文章。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针对水利设施薄弱环节,该乡以三坝、军坝等六大水系为平台,成立了以村为主的水系灌区委员会,集干群之力破解用水瓶颈,由于万亩示范片所在六村全靠军坝灌溉,粮食生产用水量大大增加,水事矛盾尤为突出。四月初,乡长文德贤就召集灌区所在地的黄河、夏家、飞仙桥等六村村书记(主任),协商用水管水之策,决定推选一名号召力强、作风实的村干部担任管委会主任,牵头负责灌区水渠清淤、水源调度、矛盾调处等工作。负责管理六个村近万亩农田用水,这个“烫手山芋”要接稳,还真得有“三板斧”,主任人选一直定不下,只得实行民主投票,结果贺玉来以高票当选。“我村里今年事太多了,还是请其他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来当吧。”贺玉来谦逊又真实地说出自己的顾虑。“六个村用水问题不是小事,飞仙桥村有高速公路等几个大项目在建,贺主任恐怕没有精力来管水,还是其他村的同志担任为宜。”文乡长处于公心来解围。“这个主任,只有贺玉来当得好,他是县政协委员,又是一村之长,他不当,这副担子谁也挑不好!”“飞仙桥村是尾灌区,贺主任不来操这个心,我们更操不了。”与会成员们异口同声地力荐贺玉来。因为大家心里都点着一盏灯,主任之职一担当,就挑上了六村万亩农田用水的重担,这个人一定得选准。“既然大家信任,我就挑这副担子!”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明知山有虎的贺玉来毅然做出了偏向虎山行的抉择。

  “只要不干坏田,吃些亏算不了什么”

  答应群众的事一定要做好,自做出管水承诺以后,贺玉来就在心中暗暗给自己使劲加压。因为他知道,一旦管不好水,对不起县政协委员的职责,更对不住六村近万名的群众。群众的事是天大的事,要尽十二分力去做。四月中旬,他私人垫资5000多元,组织30余名群众,历时10余天的起早贪黑,硬是将全长10余里的军坝彻底清淤,修好了4条水闸,使水渠全线得以畅通。进入六月份后,由于连续高温少雨,新寨河水缓了,军坝水位下降了,时值万亩示范片早稻灌浆用水,沿村群众急着放水,尾灌区的隘头、飞仙桥等村连续几天没有滴水进田,部分群众与首灌区所在村的群众发生了用水争执,由于言辞过激,双方准备大打出手。闻讯之后,贺玉来立即赶到现场,对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及时化解了这场一触即发的械斗。他又立马召集沿村干部协商出调度用水方案,亲自带队昼夜不停地守水、放水,终于缓解了尾灌村群众的燃眉之急,没有发生一起因用水矛盾引起的群众上访。为解决水量减弱的难题,在乡党委书记喻建平的带领下,他组织沿村干部群众,在黄河村沙诸头进行围坝提水,堆垒拦水砂袋200多个,将军坝水位提升半米多高,水流明显提速,整个灌区的用水紧张明显缓解。为保证沿线各村用水量,他坚持早晨六点钟赶到源头放水,晚上查看水渠放水情况直到十一、二点才回家。一天晚上,在清理一扇堵满水草的水闸时,不小心踩到了碎玻璃,脚后跟顿时鲜血直流。为及时清捞水草,在简单包扎后,他又跳入到齐腰的水中,个多小时上岸时发现脚已经肿得像小馒头,只得深夜赶往医院打针消炎,后来打了近半个月的点滴才痊愈。贺玉来开了个农家乐,生意一直较好,由于连日忙着去田间地头放水,根本没时间去打理,驾车前来的客人纷纷吃了闭门羹。“你当个村干部这么卖力,店里亏了好几万也不关心,为放水瞎操什么心?”面对老婆的不满,他却一脸坦然:“现在旱情这么严重,我不去管,老百姓就可能颗粒无收,店里亏本事小,老百姓失收事大啊!”一位知心朋友也劝他:“你又没种一分田,自己却晒得像个黑人,还瘦了一大圈,这么卖命何苦呢?”他却笑道:“看到老百姓干了田,我坐不住啊,只要不干坏田,吃些亏算不了什么。”面对不解,他掏出了心窝子话。七月中旬,飞仙桥村蓄水较大的官塘干涸了,该灌区200多亩田受旱开裂,灾区70余户村民群众筹资了3万元拟购买抽水设备,但仍有较大资金缺口,他又偷偷地从家里拿出2万元,垫付了群众购买水泵、水管的设备款,使受旱群众得以及时地抽水灌溉。

  团结就是力量。大旱之年,有了贺玉来的辛勤组织,万亩示范片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保生产,晚稻没有因干旱荒芜一亩田,如今已是满目青翠、丰收在望。“搭帮玉来仔操心放水,今年收成才有了好盼头。”看着节节攀高的禾苗,当地老百姓感慨良多。

来源:中国崀山网

作者:杨坚 赵满红 邓莉君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