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崀山地理环境
2011-02-24 17:14:57 字号:

   崀山丹霞地貌类型多,共有60余处主要地质地貌景点,分别有条带式楔状、分割式的块状、边坡式的墙状、交切式的线状、零散式的柱状和拱状,以及嵌镂其间的凹槽、蜂孔罅穴和崖壁溜纹等。其中又以层叠成列的楔状地貌和突起其间的寨峰地貌显目。不仅如此,丹霞地貌的“身陡、麓缓、顶平”的基本特征及典型结构(如“一线天”、天生桥)在此表现相当突出,而且规模大,群体明显,出现频率高。崀山丹霞地貌从青(幼)年期、壮年期至老年期的遗迹均有发育。

   构成崀山丹霞地貌的岩层是形成于距今9000至6500万年间的晚白垩纪的陆相红色碎屑岩系(砾岩、砂砾岩),岩石中北北东向与北北西——近南北向网格状垂直节理极为发育,这些是构成崀山地区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与空间条件。由于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雨充沛,地表径流发育,流水侵蚀作用及其诱发的重力作用,是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外营力条件。崀山地区重力堆积发育,它们常构成个景的坡面,有的巨石还形成有观赏价值的景点(如蛤蟆石、美女梳妆等形象石)。然而,不少个景由于垂直节理发育加上单斜岩层层理,而出现临空危岩,有的顺层理方向临空,有的顺节理方向临空,如斗篷寨、将军石、蜡烛峰等。

   其地貌特征可归纳为“雄、奇、险、秀、幽、旷、野”。是一座罕见的“丹霞博物馆”,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瑰宝。

来源: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